English

济源:抓机遇先抓人才

1998-04-09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崔志坚 我有话说

日前,一所投资1100万元的小学,在河南省济源市大社村建成。该校校舍在河南省属一流。这是济源市科教兴市、先抓人才的一个缩影。

为招揽人才,市委书记高文焕曾到北京大学、中国人民大学等院校做专题报告,介绍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。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、沁北电厂、大化纤工程三大国家重点工程,两项在济源境内,济源及其周边被经济学家称为跨世纪的经济热点。“热点已形成,但机遇对济源来讲,并不是拾到篮里的鸡蛋”,高文焕说,市场经济条件下,谁发展得快,谁就能与重点工程结成共同发展的纽带关系。要发展,得有人才。

近几年,济源市从高考落榜生中择优选送到重点院校,学化工、建筑、市场营销、计算机、信息工程,缺啥人才,学啥专业,到1996年学成回来400多人,与建国以来国家分配到济源的工科、管理类毕业生人数相当。工作出色、有潜力的10名本科生已被选送到三所大学攻读工商管理、环境保护、法律专业的硕士学位。市委党校也是育才阵地,已有1600多实用人才,在那里拿到了电大、函授、自学考试毕业证。1700多专业人员,在那里进行了金融知识、企业管理、计算机操作培训。

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、于光远、刘国光、钟朋荣等被市委、市政府聘为高级经济顾问,李鸿志、李金玉等90多名科学院、工程学院院士及有关专家、教授,成为济源的“客座”人才。为引才,敢舍财。市政府、部分局委、骨干企业,在20余个高校、科研院所设立总金额达700多万元的人才开发基金,拿出100万元在高校内设立了济源奖学基金。

另外,1992年以来,市财政还累计拿出320多万元,奖励民主评议出的有突出贡献的先进科技工作者62人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67人。

与1992年相比,济源市科技进步份额提高15.99个百分点,连续两年跻身全国地方财政收入百强县(市),去年财政收入达4.7亿元,并被评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